高卫民|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模式与机制之一:自主品牌的发展逻辑

高卫民 发表于 2016/09/30 11:56:23 来源: 汽车财经

【编者按】作者高卫民,现为汉能集团副总经理、汉能太阳能汽车公司总经理,此前在泛亚技术中心、上汽、北汽等企业担任高管,其在中国汽车工业深耕三十年,这三十年正好是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名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高卫民在本文中剖析了中国汽车工业和自主品牌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


高卫民近照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因素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那么,什么是工业化呢?有工业并不代表着工业化。在欧美,工业化以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为开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制造,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为标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形成了很多很多先进工业的累积,才成就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化。

工业化并不是说我们是否生产出一些好的机器,或者我们能够制造一些卫星、导弹就是工业化了。工业化标志着先进的、高水平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来满足用户需求,生产企业通过市场竞争获得能力并生存下来。它是以市场经济为主要形式进行的,并需要有一个大规模生产体系的促进,从而完成工业化进程。

有无工业化的差别在哪里?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案例,中国明朝的造船业在当时已经非常强大,但它是一个高度农业、林业、畜牧业发展的结果,也就是农业革命的成果,手艺的结晶。郑和船队是木匠精湛的手艺做出来的,而这种手艺是靠师傅带徒弟来延续,因而很容易退化、失传。它并不能像工业革命以后形成的工业那样,依靠工艺、流程那样来稳定和固化技术,依靠机器而非工具来提高效率,依靠大规模培训(学校)和规范、标准来传播知识,依靠流水作业的特性而使人认识到纪律和团队的重要性。所以,郑和靠工匠打造的船队,在欧洲蒸汽机发明、钢铁业大规模发展的时候,必定没有优势并最终被淘汰的。这也说明了,中国在农业革命时期的大国、强国,为什么在蒸汽机发明以后,很快就被欧洲国家超越的原因。


五六十年代的一汽生产车间

我们国家的工业化怎样呢?在1949年以前,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前苏联合作建设了140多个项目,但是,由于复杂的国际环境及战略上决策的某些失误使我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缓慢,工业化几乎是零。1956年建设第一汽车厂时,饶斌被推荐担任第一厂长。那时候选一汽的厂长要报主席讨论决定的。当时,毛主席问“饶斌行不行啊?”,周总理回答到,“行,肯定行。”毛主席还说了另外一段话,“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些话在《毛主席语录》是找不到的,但在陈祖涛写的《我的汽车生涯》里有描述。这就是我国当时的工业基础。

1985年3月21日,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但基础还是非常薄弱。工业化要发展,它最大的推动力是什么呢?那肯定是汽车工业,这是毋容置疑的。但这个汽车工业一定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汽车工业,而不是一大片合资汽车厂。这些合资工厂可以大量生产汽车满足市场需求,中方也可以分享利润。但它们的产品设计不在中国,设计过程中知识的产生和积累不在中国工程师的身上。由产品设计而产生的装备设计和研发过程也不在中国本土,使本土装备工业缺少了重要的竞争发展机会。基础工业失去了最主要的,而且就在家门口的市场。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好像只是失去了一些商业机会,但从国家的层面上看,实质上是失去了工业化基础发展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技术空心化。不仅仅是装备工业,石油工业,橡胶工业,化学工业,机床业,模具业都是如此。


因此,民族自主汽车工业的本质就是要自己来开发汽车,自主解决汽车开发的每一个过程。本土品牌的推出表面上只是一个市场行为,而在它背后,是有了自己的技术体系、人才体系,无论是知识还是教训都是积累在中国人自己身上,这样才能成长,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而不是产品生产大国。

如果认同了自主品牌和自主开发(实际上称本土品牌本土开发更合适些)的重要性,那才有意义来讨论怎样的模式和机制对中国自主品牌,自主研发的发展是最有利的。

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大型国有企业占绝对主导地位,2015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前几名都是国有合资企业,占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连年来也有很快的发展,吉利,比亚迪等是都是民营的代表性企业。就国企和民企发展自主品牌汽车来看,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第一,是否要发展自主品牌。很多国企对此问题的理解是比较保守的,甚至在早期认为没有必要。通过合资企业为市场提供产品,为国家赢得利润,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自主开发自主品牌呢?为什么合资就不是我自己的呢?这样的问题,在当时国有企业的高层里是普遍的想法,包括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很难想象,千挑万选出来的党的高级干部,在汽车工业的重要性,自主品牌对汽车工业的推动,工业化对国家发展的必要性及重大战略等理解不足。记得俞正声在上海做市委书记时曾说过这样的话,“上海作为高科技,工业化的重要城市,应该想着,怎样为国家做点什么事。”习近平、俞正声到上汽集团来现场办公时,也主要是听上汽自主品牌汽车业务发展的汇报。可以说,国企发展自主品牌,是被政府逼出来的,在早期并非出于自己的主观愿望和需求。而民营企业则完全相反。它只有,也只能走自主品牌这一条路,想要做汽车,只有自己去努力,自主开发自主品牌,是不用考虑,天经地义的事情。由于在出发点上截然不同的立场,导致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差异。这种差异大到在某些方面甚至不能对比。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中国汽车“市场换技术”的…

【编者按】汽车行业的的“市场换技术”并不像高铁那样…

后知后觉还是时机成熟?本…

【编者按】在可预见的日子里,新能源汽车依旧将成为车…

自主品牌成长不易,何必吝…

【编者按】自主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走了不少弯路后…

上汽乘用车3月销量给力 同…

汽车财经网4月6日讯,据最新数据显示,在爆款SUV荣威R…

自主品牌终于成了赢家

【编者按】“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环保汽车(1.6升及…

上汽名爵2019年进军欧洲 …

汽车财经网4月24日讯,据外媒报道,上汽集团表示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