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垄断风暴中反弹声之辨(上)

admin 发表于 2014/08/18 17:20:24 来源: 汽车财经

【编者按】最近,新华社所属“中国证券报”称,“发改委本次启动的反垄断风暴还远未结束。调查并非针对特定企业,尚未披露的车企也很有可能正在接受调查。”但是西方的一些机构和媒体正在企图将这场国际通行的经济领域法制化的正常行为政治化,并作为抹黑和围堵中国不可多得的机会。

迟到的夏季反垄断风暴

   自上世纪80年代,国内建立合资车企,引进国外车型之后,欧洲的汽车销售模式就西式东移,到90年代中期,整车企业对于售后市场配件渠道和维修技术的垄断控制已趋严。直到2005年“汽车品牌营销管理办法”出台之后,这种垄断模式就以合法的身份变本加励肆虐中国汽车市场。而此时欧盟包括废黜品牌授权和豁免一些涉嫌垄断条款的1400/2002汽车销售新法规,也恰恰在2005年的同一日执行。9年来,无论是拿到品牌授权的经销商或是消费者都有一种被放到了“砧板”上的感觉,但却又有一种“视死如归”的气慨! 因为这是别无选择的无可奈何。但9年的等待真不可谓不长!

今年4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汽车维修协会共同发布了汽车“零整比”的报告,在18个受查车型中,“零整比”最高达1273%,最低为272%。由此汽车行业反垄断摆上了议事日程;7月20日商务部在批准一项中日合资混合动力车用镍氢电池公司时,附加了防止经营者集中的限制性条款,要求其应该同时向丰田以外有需求的企业销售产品;7月31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废除汽车供应商备案制的“公告”,从此拉开了汽车行业反垄断执法的序幕。


8月4日,上海市发改委、江苏省物价局所属反垄断局组织力量,对奔驰公司上海办事处,以及苏州、无锡等5城市奔驰经销商进行了调查;8月6日国家发改委披露,已完成对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反垄断调查;在此压力之下,捷豹路虎、奥迪、克莱斯勒、宝马等纷纷宣布降低整车售价和“零整比”。与此同时,一汽-大众率先公开发布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处罚。

一场经济领域中的中外政治角力

这场反垄断的夏季风暴还刚刚开始,美国所谓的智库专家就说什么“走改革的回头路,会产生反效果”,呼吁“对外国公司放宽限制、减少调查,逐歩取消偏袒国有企业的政策”,“反垄断法是为了保护竞争,而不是竞争者”,暗指中国政府打击外企保护中资。更有说法是中美在东海、南海的斗争而嫁祸于美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拿政治斗争说事云云;中国欧盟商会更是发表声明称“听到一些欧洲企业讲述了令人担忧的情况”,并认为“相关法律不应被当作行政工具来伤害被定为目标的企业或用于其它目的,例如从行政上胁迫企业降价”等等。


实事求是地说,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得到了太多的好处,如“两免三减”的税收政策、各地的土地利用政策,以及其它各项优惠政策,包括各级领导的破格接见、项目广开绿灯、银行放贷等等。如今三十年之后,国内逐步建立了法治,市场对资源分配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中外企业要享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待遇等。同时,外资对中国市场采取价格歧视,信手携取高额利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市场成为某些品牌避免破产的天堂,或利润主要来源的寄托也因为反垄断而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之下,企业代理人和国外媒体的反弹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19世纪普鲁士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曾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那么今日的一切则是政治在经济层面上的集中体现。不是吗?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超越日本,迅速逼近GDP老大,引发了美日联手处处在政治、军事方面围堵中国。反垄断被他们认为是中国政府的“反手”不也是很正常吗! 这场经济领域内的政治角力之路还很长,而且将越发政治化。


相关阅读

反垄断“内外不分”

【编者按】自中国国家反垄断正式执行以来,不少外企相…

汽车行业反垄断终见“天日…

【编者按】汽车品牌营销管理办法执行了9年之后,7月31…

欧洲百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编者按】中国欧盟商会9月9日发布《欧盟企业在中国建…

罗本假摔与售后市场反垄断

【编者按】罗本假摔,为荷兰赢得生死战,靠数量换来了…

一张“难产”的修订案 还…

【编者按】众所周知,今年7月份开始,国家发改委价格…

今夏反垄断热浪一波接一波

【编者按】近日豪华品牌车企动作不断,纷纷下调车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