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百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建议书”说明了什么?
【编者按】中国欧盟商会9月9日发布《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4/2015》,称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受控于汽车企业,支持中国政府在汽车行业实施的《反垄断法》。
在中国的欧盟商会,逾百余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终于发声,支持中国政府在汽车行业实施的《反垄断法》。在他们的一个“建议书”中称,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受控于汽车企业,这些强加的控制,使得他们的产品只能通过整车厂销往其授权的4S店,导致维修配件溢价过髙,消费者利益严重受损。“建议书”还称,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可能会害怕报复性商业行动,因此在面临限制性操作时,不愿发布非保密声明或投诉。其中的一位高管称:“这是一个普遍性话题,我们希望有关部门加以解决”。
这封“建议书”说出了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心声。尽管他们都是整车企业的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与整车企业有着一荣俱荣的共同利益。但另一方面,其利益却不能最大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能放手参与售后市场的自由竞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产品低价卖给整车企业,然后通过4S店维修站高价出售给消费者,或者忍痛看着市场被性价比更好的其它品牌配件,从其它流通渠道所分割掉,然而自己却在被整车企业“严肃管教”下无能为力。
这封来自欧盟商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建议书”,发自于跨国企业实施纵向垄断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因此非常具有说服力。而且这些零部件企业多为全球该行业100强的企业,因此更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这也说明自8月初卷起反垄断风暴的缘由并非子虚乌有,也绝非西方媒体和某些机构所说的所谓具有“选择性”。
“建议书”的提出更说明了反垄断执法必须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吸收更多的巿场参与者和更多的力量来完善制度执法,使执法更具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区别,因此巿场竞争意识较强的欧美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会象日本企业那样抱团,搞价格串联类型的横向垄断。
反垄断执法还在不断的深入,汽车零部件这个环节是绕不过去的坎。日前国家发改委给一汽大众开出的2.48亿元人民币的罚单就包含了其“控制经销商对第三人转售的价格……排除、限制了整车和备件市场的正常竞争秩序,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的内容。但在这方面的改变,任重而道远,还须有更多的努力,包括消费意识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