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说|纪小虎和他的“绿环21”:解决的不只是最后一公里
【编者按】“互联网+”是个魔术师,两年前没有人能想象摩拜单车能如此快速普及,也没人能预见“饿了么”能迅速铺张到各个城市、各个小区、每个人的身边,魔术棒一起一落间,多少年轻人的idea得以实现,甚至走上产业化。
纪小虎和他的创业团队
本次汽车财经网记者造访的上海巽骑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其CEO纪小虎也正是从互联网与新能源的结合点看准契机,从而开始了这一创业项目。
初见纪小虎,一身干净利落打扮,言谈举止间明显感受到其乐于分享、交流的个性,并且十分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他当下所从事的项目正在规划第二阶段:与智能单车企业合作。模式与如今火热的摩拜单车类似,以电瓶车替换普通自行车。如此下来,不仅可以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行程问题,更能将这个距离拓展至5-10公里。
在人口密度高的城市,电动自行车通常是人们短途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然而,随着各个社区内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因电动自行车充电而引发火灾的案例数不胜数,这并非都是电瓶的质量问题,其中多为用户由于充电不方便而违规操作造成的。
纪小虎和他的团队也正是看到了用户的痛点,从而力求寻找一种更为便捷、安全、方便统一管理的电瓶车服务解决方案,那就是为电瓶车使用人群提供安全、标准统一的“绿色”充电桩,名为“绿环21”智能充电桩。
“绿环21”智能充电桩在社区中应用
“绿环21”智能充电桩分散在各个社区中,它不仅仅是将充电系统统一归置,更重要的是,它将智能互联系统移植到充电设施上。将充电设备与手机互通,在扫码获得验证后,自动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整个充电过程,还会提供过载保护、自动断电提示以及定位查询功能,并传统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多了“互联网+”的体验。
不仅如此,通过远程后台,“绿环21”能够对每一台充电设施当前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包括设施安全、收益状况与用户数据采集。
截止目前,“绿环21”已在浙江金华和上海两个进行试点运营,并且有超过1000台“绿环21”智能充电桩进驻到这两座城市的各个社区,为社区业主提供有偿使用,目前的收费标准为:1元/次,充满为止。显然,这是一个电动自行车的使用人群普遍乐于接受的价格。
纪小虎对于未来大规模的拓展充满信心,他认为,在产品规模化以后,单个充电设施的成本将大幅降低,这为充电服务的盈利造就了很大空间。
关于盈利方式,纪小虎表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与汽车充电桩不同,进驻各个小区的难度不大,前期安装和后期维护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目前通过电费收益和资金沉淀的方式来盈利并不困难,而后期大规模铺设后,盈利方式也会变得多元化,在充电平台上的广告植入也将是获得利润的重要方式之一。
上海巽骑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纪小虎(左)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葛培建(右)
属于整个交通系统中基础一环的电动自行车,目前的全国保有量已超过大约2亿元,其包括充电设施在内的商业化市场并未深度挖掘,充满了很多可能性。这也是纪小虎的项目团队“入市”的原因之一。但是,如何在这一相对凌乱的市场,助力包括充电设备在内的各个标准达到规范化、统一化,并且有效的监管起来,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这将是如同“绿环21”这样的创新品牌在获取效益的背后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