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卫民|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模式与机制之二:国有企业合资发展得益和短板
【编者按】汽车财经网特约作者高卫民,现为汉能集团副总经理、汉能太阳能汽车公司总经理,此前在泛亚技术中心、上汽、北汽等企业担任高管。高卫民在中国汽车工业深耕三十年,这三十年正好是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名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高卫民在本文中剖析了中国汽车工业和自主品牌在发展过程中的成就与不足。
第二,资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主要结构可分为:整车企业(其中包括合资和自主),零部件企业和售后服务,以及金融企业。基于政府一贯的大力支持和合资企业长期以来的盈利,国企在资金方面是相当充沛的,发展自主品牌不是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愿意投入多少的问题。而民企则在资金投入方面是影响他们快速发展的最大问题。政府和国企,实质上是“自家人”,所以支持是天然的。上汽和南汽的兼并重组不仅仅是上汽和南汽在谈,而更关键的是两个地方的国资委在谈。民企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政府是代表“社会主义”的。这种计划经济时代思维模式的影响迄今还是或有或无的存在着。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政府对各方的支持在表面上是一样的,但实质上的不同也只能是各自感受冷暖。
资源上的差异还体现在零部件体系。大型国企由于起步比较早,所以在合资办汽车厂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保证了合资产品进入市场时的质量要求,有效促进了整车企业的快速发展。上海大众成立的早期,德方就要求他们在欧洲的零部件供应商跟随进入中国。朱镕基主管上海时,专门成立了汽车国产化办公室和国产化基金,扶持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起步与发展。虽然,在21世纪的今天,为了进一步市场化和参与国际化竞争,各大企业都在调整自己的“零整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零部件企业给了自主品牌极大的支持。而民营企业起步时经济实力较弱,技术基础不强,批量规模较小,所以在零部件配套方面走的是在市场上以质量和价格择优取舍的道路。在关键时刻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后果还是很明显的。
第三,企业管理。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起步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和国外先进工业国家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企业管理根本无从谈起。合资合作带来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让中国人开了眼界,知道了什么是汽车研发、汽车规模化生产、汽车企业。什么才叫做管理一家企业和什么是管理效率。50%与50%的合资结构,使中方人员有权参与各个层面的管理,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今天没有人来总结评论,也很难量化评估学到的管理知识和实践中获得的管理经验,在目前的工作中起到了多少百分比的作用。但我个人认为,这个作用是巨大的,远远大于经济利益的获得和研发知识的掌握。以上汽为例,合资方面是德国大众和美国通用,中方人员和他们共同工作就意味着在全球最先进的平台上体验和研讨全球化的战略,分析全球最强劲的竞争对手,以及研究如何向全球市场销售产品。产品开发的全球化协同,以及供应商资源的全球化整合,确实让中方人员真正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想未来。具备全球眼光和全球思维模式,对于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来说,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因为它一定要走出国门,走向全球化国际化。
民营企业的管理很多都来自于民营企业自身的想法,其中有很多突出的优点,比如务实,有危机意识等。但是也正是由于起步时规模不足,能力较弱,并没有机会早期学习和体验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民营汽车企业到今天为止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平心而论,与国际先进汽车企业相比,差距也是很大的。
第四,技术人才。国际上著名的汽车公司,例如奔驰、丰田、通用等,技术当然是一流的。但与他们合资并不意味着中方也有技术了,也会了。别人的还是别人的,就算拿过来一些次要的,二流的技术,费用也是昂贵的。可是合资就给了中国人一个贴身的机会,去学习别人的技术。这个学习技术是广义的,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指汽车产品的开发,而是生产组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工厂规划,安全管理等众多方面。这使得国企在搞自主品牌时,整体素质要好于民营很多。以泛亚为例来看看产品开发,泛亚是中美合资企业,主要负责上海通用的产品开发,参与美国通用全球协同,以及上汽通用五菱的部分产品开发。由于泛亚坚持中国本土产品开发的主导权,使得企业在10年内从300人增加到近3000人,成为中国境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技术公司。在上汽决策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发展时,就可以“调用”这些资源来快速形成上汽自主品牌的能力,这在民营企业是做不到的。民营企业也可以高薪从全球去招聘优秀人才,但与大型国有汽车企业内部,合资与自主的这种“人力资源平衡”策略相比,无论是从技术能力和工程师数量而言,都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合资企业的知识产权是要保护的,这是国际惯例,但掌握这些知识的工程师是可以流动的。这种现象叫做“合资溢出”。“市场换技术”这个有心种的花并没有开足,而“合资溢出”倒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五,管理人员。企业高管在大型国有企业内称为干部或国家干部,有一系列的培养规则、测评、评估、任命流程等。由于体制上的缺陷,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一是高管的薪酬,掌管着这样大型汽车公司的老总们,薪酬与他们的付出是不相对称的,与市场化相比差距很大。怎样努力工作并完成国家给予的责任要靠“思想觉悟”,而不是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所以就有那么多的人会“出事”了。领导干部“出事”好像看似是他个人的事情,可是从本质上看是企业的事情,因为企业的损失更大。这个损失不仅是经济上的,而更主要的是时间上的;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其二是干部的任命,它并不以企业所需作为根本出发点,而是掺杂了许多看似面面俱到,实际上形式主义的东西。而对于民营企业高管的薪酬是市场化的,从根本上平衡了收获和付出这一矛盾,因而本质上是和谐的。考核是比较实质化的,目标明确,就是企业发展的几个要点,做不到就换人。就这方面而言,民营企业在“管理人员”的管理上要优于国家很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