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 “共享运营”与“共享出行”
【编者按】最近全球车坛的新闻很热闹,不仅有特朗普,全面开打汽车贸易战,还有车坛的重组大事。如风传始于00年代的雷诺与日产战略联盟,将要进一步充分整合为一家独立车企,并且还将添加新伙伴三菱汽车。这样他们就可能成为略仅次于大众、丰田的千万辆车企集团。
目前该联盟的股权结构为,雷诺持有日产43.4%的股权,日产持雷诺15%的股权。2016年时日产收购了三菱34%的股权。如果日产进一步受让法国政府持有的15%雷诺股权,则日产将持30%的雷诺股权,为三者充分整合创造更好的条件。
当前全球车企的整合是一个明显的趋势。10年代菲亚特整合克莱斯勒是一个成功的例案。当初菲亚特以充裕的现金流拯救克莱斯勒于水火之中,之后克莱斯勒又以Jeep等SUV的强项提振菲亚特的销售业绩。其它的一些有特色的小公司早就在不断地向大集团靠拢,并成为其一员。如大众旗下的宾利、兰博基尼、斯柯达和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西亚特等;宝马旗下的Mini、劳斯莱斯等;中国企业也未甘落后,近年来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路特斯、宝腾、锰铜汽车等,最后甚至入股了戴姆勒。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中国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最近20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在被诟病。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造车新势力的崛起,车企数量的增加更快,同时也造成了资金、人才及其它资源的极度分散,运营效率严重低下,甚至酝酿着泡沫风险。另一方面原先的大国企因为体制机制落后的原因,也同样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其实此事在1994年和2004年的汽车产业政策就已明文要求,但执行是如此艰难,非市场行为的“拉郎配” 是绝难获得成功。现又有传言,称长安、东风、一汽酝酿合并成立一个“国汽集团”。且已有行动,如一汽东风长安注资成立共享出行公司,将各自的自主品牌投入到共享出行的运营之中,或许先通过这样的磨合为后来的重组作好准备。
当前,国家提出了国企“混改” “强强联手”的课题。民营企业入股国企参加“混改”,同样存在风险,因为如果不能控股,或者话语权不足,那谁敢把自己注入呢?传说吉利有一种入股北汽的模式是掌管经营权,听起来不错,但最终“扯皮”的事将不胜烦恼?
“混改”的方向在理论上虽好,但在实践仍需付出代价。
如果不从根本解决体制上的问题,同床异梦的结合,貌合神离的运营也必然无济于事。 “共享运营”重组的难度远远高于“共享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