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千亿市场的魅力
【编者按】车联网作为一个新兴市场,让众多企业虎视眈眈,企图分一杯羹。目前,国内车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是作为车企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手段,但随着车联网上下游各个环节的逐渐打通,整个车联网产业链也会应运而生,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服务,实现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深层互动。
早上上班前,当你打开车门,发动汽车,车上搭载的智能互联系统已经根据实时路况,为你选择好最适合上班的路线;在路上,当你想听音乐,系统会自动筛选你爱听的音乐为你呈上;周末约会朋友,车载系统会为你推荐适合的餐厅和约会场所,外出就餐时,又会贴心的为你搜索周边的停车场。随着车联网技术在汽车上的大规模搭载和应用,汽车已经不单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车载互联系统也已经逐步从此前的“安保”系统升级为移动的解决方案和生活方式。
因此,在通用安吉星、丰田G-BOOK之后,随着上汽ivoka系统在旗下荣威和MG品牌车型上的大规模搭载,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在车联网上大做文章。在此之前,福特推出了SYNC系统,而包括也推出iDrive系统,国内自主品牌除上汽外,包括长安、吉利、一汽、观致等都纷纷推出了自己的车联网系统。而就在前不久的成都车展上,一个新生的汽车品牌甚至直接将自己的定位瞄准在“互联网汽车”之上。
车企如此,一些互联网汽车公司也瞄准了这一新兴市场,开始试图涉足。4月11日,阿里巴巴花费15亿美元全面收购高德软件,涉足汽车领域。同样是4月,北京车展期间举行的百度硬件峰会上,百度发布了智能互联车载产品“CarNet”。在5月5日的GMIC大会上,腾讯发布了路宝APP+路宝盒子,实现了汽车与腾讯云服务的互联。不仅如此,一些此前涉足保险电商的企业也开始面准这一领域,试图发力OBD后装市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打响。
车联网市场有多大?
所谓车联网,相对专业的解释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同时也提供综合服务。而更为通俗的说明则是在云技术和移动互联的技术支持之下,实现人与车、车与车之间的互联,在此背景之下,车不单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可经由技术实现与人之间的“对话”,进而达成一种沟通,为整体出行以及生活提供更为丰富且深度的解决方案。
上述愿景虽然美好,但是否有涉足的必要,这一市场到底有多大?这或许是各路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据全球移动通信协会GSMA与市场研究公司SBD在2013年6月联合发布的《车联网预测报告》中预计,到2018年,全球车联网市场总额将达390亿欧元。而易观智库近期的一份报告预测显示,2015年,车联网应用和服务渗透率或接近10%的临界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
与此同时,这一市场增速极快。有数据统计,虽然目前国内车载互联技术的应用依然处于起步阶段,但从2005年到2011年末,中国车联网用户数已从5万增长至50万户,预计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000万,占彼时汽车用户总数的10%左右。正因如此,在通用安吉星以及丰田G-BOOK之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将目光瞄准了上述方兴未艾的车联网市场。今年3月初,在第84届日内瓦国际车展上,IT巨头苹果发布车载平台CarPlay,与此同时,在日内瓦车展的奔驰和沃尔沃展台,都展示了搭载苹果CarPlay的车辆。在这一系统下,车主可以实现手机与汽车的直接关联,并将手机功能映射到汽车上,通过中控台实现打电话、应用电子地图、听音乐、发短信等功能。
苹果之外,微软已经携手福特推出SYNC系统,而谷歌也在与通用一起,对on-star的功能进行改进和提升。而自主品牌中,包括上汽、比亚迪、吉利、一汽以及观致等,都已经在自己的部分车型上搭载了车载互联系统。有统计数据表示,在国产乘用车中,目前已有超过30%的品牌配备不同性能的车联网系统。
车企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装载率看,这一数字并不算低,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我国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因为从根本上说,车联网面对的是人,是要解决人在出行和生活中的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在目前的状态下,车企对车联网的普及,首先考虑的还是“车”,从某种意义上说,车联网只是车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的一种差异化竞争手段。
在此之前,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向记者表示:“是否搭载SYNC系统,已成为消费者购买福特车型的十大原因之一。”按照罗礼祥的说法,“中国的消费者对电子类产品更感兴趣”。消费者的这一心态也被上汽乘用车牢牢抓住。上汽四年前开发的inkaNet系统,目前已广泛搭载在上汽旗下荣威350、MG5等多款车型身上。上汽自主品牌的成功,对后来者观致无疑也是一大启发。在观致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谦看来,是要为客户提供更多的 “价值”,而其中,自主研发的QorosQloud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无疑是这一“价值”的一大呈现点。按照观致的规划,未来其所有车型都将搭载QorosQloud系统。而更早期的丰田G-book以及通用安吉星,更多的是基于车辆安保功能考虑的,离“服务”还有一段距离。因此,在目前的状态下,国内车企无论是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技术安全的角度考虑,都并不能与下游软件和配套开发商形成“抱团”的合力研发模式,下游企业在车载互联技术的研发上,正承受着前期投入和后期回报不对等的风险。由此造成国内车联网技术并未真正实现产业化。
服务商抢夺OBD入口
鉴于此,一些有资质有实力的服务商正试图跳出为车企提供服务的单一模式,自谋出路,抢夺车联网的“OBD”(On-BoardDiagnosticSystem),即“车载诊断系统”入口。继腾讯5月首款车联网产品“路宝盒子”发布后不久,来自上海的一家车载智能系统集成供应商博泰昉达也在北京发布了旗下的iVoka MINIX产品。与此同时,这家公司也正是上汽乘用车Ivoka系统的供应和服务商。在上汽之外,他的客户还包括东风雪铁龙、宝马等知名汽车品牌。
与为上述车企提供的车联网系统需要前装不同,上述Ivoka MINIX是一个类似于U盘的即插即用式设备。虽然装配很简单,但他的作用并不简单。如果说当一个普通的电视连上一个乐视盒子或小米盒子就变成智能电视,那么iVokaMINI X就是让一辆汽车插上它之后成为智能汽车的工具。通过它,用户可以享受日常车况监测、汽车故障诊断、个性车旅生活、汽车安全防护等众多贴心服务。未来,它还将实现更多用户交互的功能,同时具备信息读取、安全、经济等几大特色。
因此,上线不足半个月时间,“目前iVokaMINIX的订单量已超过了7万个。”上海博泰昉达CEO应宜伦告诉记者,由此可见,相对前装,后装市场具有更大的空间。因此,据其介绍,此后博泰在照顾前装市场的同时,将更多的侧重于对后装客户抢占。不过,如果你要认为基于车联网技术的OBD产业链仅限于此那就错了。在上述服务之外,基于车联网技术而形成的大数据才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通过iVokaMINIX记录的数据,保险公司就能对遵纪守法、良好驾驶习惯的用户给予更大优惠。”应宜伦表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好客户意味着理赔率更低,利润上升,“通过MiniX的数据,赔付率可以从现在约70%降低到20%。因此,我们与苏宁易购平台上的十多家保险公司合作,可以给车主提供5%~20%的优惠。”应宜伦表示。
正因如此,一些车险电商也将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7月7日,中国最大第三方汽车保险网站车险无忧宣布推出“车宝”--试图通过车联网和大数据连接车主和保险公司,一方面,车宝的提供上根据北美的大数据模型,制定出271项与驾驶行为分析指标,以此将驾驶行为“量化评级”,如果车主的驾驶行为分析纪录,得到合作保险公司的认可,以后的保费将相应降低;不仅如此,车宝以“秒”为单位,对包括发动机故障、汽车电线线路、汽车胎压、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等多达48个指标进行随时安全检测,并进行记录,为以后二手车的售卖提供依据。
而只有车联网上下游各个环节的逐渐打通,基于车联网而生的产业链才有可能逐步建立。(选自《汽车财经》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