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利好和新燃油限制促新能源汽车发展
【编者按】目前,新能源汽车势头大好,各大车企针对新能源车都蓄势待发。除了政策利好之外,将要施行的第三阶段燃油限值也是一个因素。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对实现政府的节能减排目标是大有裨益的。
自今年7月份以来,政府新能源利好政策频出,在连番优惠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着实又火了一把。而随着9月1日起正式免征3类新能源车的购置税,以及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市场势必会迎来一个小高潮。
笔者从工信部的官网获悉,2014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5799辆,同比增长10倍。2014年前七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25946辆,同比增长280%。之前,中汽协秘书长董扬称:“今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预计将突破5万辆,将会是去年的3倍。”现在看来,这种乐观的预计也并不是不可能。
其中,在上半年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型中,比亚迪秦的销量甚是耀眼。它以5357辆的销量成为上半年销售冠军,占插电式混动车型销量的97%。比亚迪目前仍处于产能扩充,供不应求的状态。作为拥有自己的电池供应体系的车企,比亚迪后劲充足,前景广阔。
与车企在政策刺激下高涨的热情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配套措施和相关产业链的不成熟,或许会掣肘新能源汽车产能的扩充。尤其是自主品牌在缺乏技术优势和完整供应体系的情况下,要想迅速抢占市场,除了凭借政策支持外,研发技术是重中之重。同时,市场的倒逼作用,也会激发相关车企和产业链的迅速发展,以及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
根据《京都协议书》的规定,中国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为了与国际接轨,国家也积极制定节能减排标准。按照国家的节能减排目标,要求车企燃油限值2015年要降至6.9L/100km,2020年要降至5.0L/100km。如今14年已过去一半,15年即将到来,车企是否做好准备,避免罚单,还无从得知。该强制性措施,从一定程度上迫使车企主动研发新能源汽车和小排量汽车。然而企业作为盈利性组织,每生产一辆新能源车就增加很多成本,想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仍需政府牵头。从另个角度来说,企业与其因为罚单交大把银子给政府,还不如留着自己搞研发。
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发展对国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大有裨益的。但着眼于整个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光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远远不够。随着更为严苛的燃油限值和排放标准即将施行,政府在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可以出台相关鼓励小排量车的政策,齐头并进。国人因为家庭出行和面子工程,更偏爱大排量汽车,政府的鼓励措施或许会引导他们选购小排量车,尽快促进节能减排。反过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法规的日益严苛,也能促进国内车企进行更深入的研发。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国内车企必将重新洗牌,资源整合,留下真正有竞争力的品牌。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利于中国汽车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