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车企“裁员潮”来袭,如何才能不“倒”在寒冬里?
近期,包括通用、戴姆勒、福特、特斯拉等十余家车企不约而同开启“裁员”计划,一场席卷全球的“裁员潮”悄然来袭。
生机盎然的六月缓缓而来,而车企的“寒冬”并未退却。
为了应对车市的萧条,许多企业不得不开启裁员模式以降低企业成本,其中特斯来CEO马斯克表示2019年将裁掉7%的全职员工;通用汽车计划裁员高达1.48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5月20日,福特汽车宣布,将在今年8月底前全球裁减7000个受薪岗位。
事实上,除了汽车行业,全球经济都将进入“寒冬”。
前段时间,甲骨文宣布裁撤中国区研发中心,首批裁员900余人,占其全部员工六成。
西门子5月8日表示,将在分拆天然气和电力部门的重大调整中裁员约1万人。可以看出,这些大企业对于人员的裁减都不是小数目,成千上万的人突然之间被裁,该何去何从呢?
应该想一想的,不是车企寒冬,不是西门子,也不是甲骨文,而是那些大量被裁的员工。环境的变动、经济的萧条真的是被裁的根本原因,还是另有隐情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面对滚烫的油锅,青蛙会迅速逃离险境;但在慢慢加热的水锅里,它会觉得舒畅惬意,最终葬身锅底。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应敏锐,对隐藏于安乐背后的危险却反应迟钝,人亦是如此。
一次大规模的裁员背后,肯定会有蛛丝马迹让人察觉,但很多时候,员工没有足够的忧患意识。比如甲骨文一夜之间裁掉900人,很可能早有计划,而中国区真的一点都没察觉吗?
再如,滴滴公司曾将年终奖减半,半年后便宣布裁员2000人的消息,在此期间,只听到员工漫天的怨言,却没有人意识到即将失业。安逸,很可能会成为我们事业的杀手。
能力陷阱
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情,我们也乐于去做那些我们擅长的事。于是,就会一直去做,最终将使得我们一直只会做那些擅长的事,而且做得越多就越擅长。久而久之,那些擅长的事务占据了我们绝大部分时间,使我们无法顾及其他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当新事物来临,当面对改变的时候,我们只会说NO!
随机应变 远见未来
科技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如果我们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自己,就会遗忘在固有的传统里。相反,如果我们时刻保持警惕,随时感知环境中的机遇和威胁,大胆改变和尝试新的事务,把关注点放在学习和要追求的东西上,时刻为可能发生的状况而背书,那么我们就不用想着要去保护自己过去和现在的身份,让其免受改变而带来的威胁和困境。
改变,最佳时机是现在
在全球车企计划裁员的,你的“稳定”已经不再稳,很多人将面临失业的困境。但换个角度看,车企“寒冬”是因为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新四化”给企业带来了诸多机遇,尤其是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新一代尖端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技术方面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人才,目前现状是“人才稀缺”。谁能在阵痛中自我改变和提升,谁便有安身立命之本。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只有把自己的边界打开,学会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不要固守在传统和过去的经验之中,才能将增长空间变大。而改变,最佳的时机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