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到用车:我们服务的不是价格敏感型用户
【编者按】易到用车在中国是最早涉及用车领域的企业,相比其他用车软件,“易到用车”主要 针对中高端市场,更注重用车服务和用车体验,以商旅用户为主,而不是价格敏感型的用户。
“专车”一词伴随着“滴滴”“快的“的烧钱大战传入了千家万户,在专车之前,传入中国出行领域的词语是“用车”,而最早涉及该领域的正是“易到用车”。
目前,“易到用车”全国的实际用户量超过1千万,活跃用户是200万以上。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包括香港有74个城市,海外大概有29个城市提供中文的用车服务。除了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之外,易到用车也深入到杭州、武汉、成都、南京等二线城市,以及部分的旅游城市如桂林、三亚、大连、青岛。
上海作为全国一线城市, 2011年7月份正式开通用车服务。上海是易到用车重点发展区域之一,“易到用车”上海区总经理林巍在接受汽车财经全媒体独家采访时表示:上海目前的用户量占全国20%以上。
作为各方争夺的重要城市,上海用车软件的竞争态势十分激烈。相比其它用车软件,“易到用车”更注重用车服务和用车体验。“易到用车”主要以商旅用户为主,针对中高端市场,“这个细分领域构成的交易量不一定是最大的,但客单价、用户体验等一定是最好的。”林巍解释道:真正的目标客户群和专车的定价,应该是在没有给司机补贴,没有给用户优惠券、免单,还能够继续消费的情况下产生的。
通过双端补贴激发的需求不一定是真实的专车需求。当没有补贴时,司机和专车可能不一定会用某些软件。“该扬招出租车的招出租车,该坐地铁的坐地铁”,“易到用车”服务的人群应该是更中高端的用户,而不是价格敏感型的用户。
“易到用车”的产品逻辑是用户和司机进行双向挑选,用户可以挑选符合自己需求的车型和服务,司机也要确认自己是否能满足用户需求,是否愿意接受此项服务。这个挑选的过程其实是在牺牲效率增强体验。司机愿意提供这样的体验,乘客也愿意为此去支付更高的成本,这才是“易到用车”的核心用户群。
对于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专车黑白之争,“易到用车”也在积极应对。除了和本地正规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合作外,“易到用车”在车源方面也进行了更多的布局。
譬如,去年下半年,“易到用车”上海区通过并购的手段获得了一家有运营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成为用车平台中唯一一家有持交通委发租赁经营牌照的一个平台,同时又是一个有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这种通过并购的方式获得车源的途径在未来可能会复制到其它地区。除此之外,“易到用车”在去年和海尔合作,成立“海易出行”,让车源得到进一步保障。
为了解决“海易出行”的车队管理和牌照问题,易到用车推出了“易人易车”创业计划。据林巍介绍,计划推出不久,报名人数已经突破5000,2015年内计划在全国持有1.5万辆车。这些车在某些不限购,不限牌的城市,可能让司机直接持有;在限购限牌的城市,“易到用车”跟当地持有牌照资源的租赁公司合作,让驾驶员间接持有车辆。通过驾驶员几年的工作和积累, 2~3年后车辆的产权就可归司机。
用车领域有些问题的出现源于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市场没有太多的资源去支撑其发展。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互联网+”,“用创新驱动改革”等会议内容释放出良好的政策信号,未来一定会找到一条适合的路径去让效能更大,交通更好,更节能减排。林巍对用车领域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对于前段时间坊间传说的易到用车、UBER合并案,易到用车也在官方进行辟谣。“易到一直在和其它各行业的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例如携程、海尔、奇瑞,针对之前的传闻易到用车官方已经出了声明,我们认为推动这个合作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谈合并还早了一点。合作可以,但目前没有到合并的程度。”林巍说道。
另外,据林巍透露,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期间,“易到用车”将有重大的合作项目会公布,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