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巿场换技术的关键
【编者按】当“市场没有换来技术”成为主流之声时,我们是不是该换个角度看看这些年从市场中培养起来的人才,人才是技术的载体,这也是另一种转换。
无论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说,“市场没有换来技术”,但无法否认的是,仅有十年左右发展历史的本土品牌乘用车,从两手空白起家,硬是从在中囯市场有近20年先发优势的百年老店手中,抢得了30%以上的狭义乘用车(轿车、SUV、MPV)市场。简单地说,这就是市场换来的技术成果。而无论是所谓的逆向开发或正向开发,其中最关键的还是人才。
近日关于美国着名涡轮増压器企业的报道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霍尼韦尔是《财富》杂志百强公司,是一家多元化,高科技产品公司。汽车涡轮增压器只是其产品之一。该公司十年前落户上海张江,致力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公司研发中心员工从当初不足百人发展到如今的2000名工程师。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员工超过12000人,但其中外国人仅75名。这其中的人才流动和溢出效应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但这也只是无数外资企业中的一个例子。
至于说到研发成果,这些年其共取得600多项发明,获准90多项专利。其30%的全球销售收入来自于中国创造。这当然是中国人才的作用。但如何让中国人才有更大的创新空间,让中国人才有更好的创新机制,霍尼韦尔的做法值得一提。
霍尼韦尔通过引进一种专门用来扶持原创而设立的全新金融资源配置“种子基金”,对申报的可行性研发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和孵化。“种子基金”成立4年,通过基金专设的评估委员会专业评审选拔项目,并在其资金帮助下,诞生了100多个新项目,其中70%?80%成功转化为产品。据了解,当前已经出现了许多创业创新团队,他们的研发成果正不断融入和丰富企业(包括外资)产品系列。这些创新团队没有“铁饭碗”,靠的是全新机制,以及其所激发出来的创造力。有了好的巿场机制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人才就会大量涌现。这是“市场换技术”的额外成果,也是非常值得借鉴并推广的成果。
人才就是技术的载体。市场换技术必须通过人才取得。这也正是中国汽车工业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振兴的希望和力量所在。而就事论事地谈市场换技术是亳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