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投资:政策诱人也得警惕风险
【编者按】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持续利好,投资者纷纷把目光转向该领域。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把握机遇和如何规避风险是投资者们寻找合适的标的物前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
当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一跃成为美股史上最大一笔IPO时,伴随它一起风光无限的还有那些独具慧眼,如今有可能正偷着笑的投资者们。一个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从来不缺少想要分一杯羹的投资者,而在炒得火热的新能源领域,投资者们早已虎视眈眈,跃跃欲试。
在9月24日下午的SAE新能源汽车国际论坛产业分会上,三位投资界的高管分别就“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机会”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北汽投资副总裁陈卓和他的团队主要倾向于车联网、汽车后市场、新能源领域三个方向,在新能源领域中,主要以并购为主,希望能找到技术突破性的企业。陈卓还特地提到了低速电动车的发展,有的地方已出台地方性政策支持,该领域值得投资者关注。
而复兴集团高级投资总监赵俊豪也表示新能源是非常关注的领域。但新能源汽车不应仅限于电动车。他对电动车的投资一直是很谨慎,一是因为全球前十整车厂商都没有主推电动车,并且配套设施不成熟;二是从环保角度来说,电动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问题,它只是把环保停留在发电环节。
青云创投的合伙人朱岩一直专注于将清洁技术转化为实用且市场广阔的产品和服务,因此对新能源领域也很感兴趣。相较于对低速电动车本身的投资,他更偏向于帮助低速电动车企业做好驾驶用户体验的标的。
对于具体的投资方向,三位高管也各自表达了自己的建议。
陈卓对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和材料,以及互联网汽车领域比较感兴趣。赵俊豪认为对于电动车,可以加大投资它的配套服务,如充电桩,而对于像天然气类的,从整车到零部件都有很大的发展机会。朱岩则是从产业链的划分上表达了自己的投资观点:在产业上游中,可以针对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进行投资,如在不损失能量密度的情况下提高充电速度之类的负极材料的创新。在下游,主要是跨界应用的开发,尤其是与消费者体验有关的项目。
机遇与风险并存。虽说分会主题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机会”,但是从座谈会中不难发现,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风险尤其是政策风险很不确定,众位投资者有苦难言。
由于汽车产业的周期比较长,通常是2~3年之前就开始投资布局。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主要是靠政策的推动,在这2~3年内,中国政府关于新能源的政策常常会变动或缺乏后续政策,政策一变,往往会把投资者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举例来说,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试点工作于2012年结束。但直到2013年9月13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才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2013~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空窗期长达9个多月,在这大半年中,私人电动车几乎销量停滞,各方都在观望,处于胶着状态。而对于混合动力车时补时不补,这对于该领域的投资者来说,真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内心分外煎熬。
正如朱岩所说,“大家都认为中国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对于该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和投资者的积极配合。政府需减少政策风险,持续发力,规范并细化政策,给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投资者也要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并且秉持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