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专题之五】你想看到一个怎样的“3.15晚会”?
【编者按】“3.15晚会”自开播以来以揭穿黑幕、维护公平公正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场年度审判。作为一个一年一度的维权平台,“3.15晚会”影响虽大但毕竟渗透力有限,媒体、车企应共同监督,给消费环境一片广阔的蓝天。
央视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即将来临,不知道牵动了多少消费者和厂家的心,尤其对于那些去年有过“案底”的上市企业,此刻估计正惴惴不安。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对“3.15晚会”的调侃,平时是花钱上节目,现在是花钱不上节目。这句略带黑色幽默的话道出了多少企业公关目前的煎熬。
汽车作为与人们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商品,消费者更是看重其质量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消费的投诉逐年上升。小范围的投诉,可能是质量问题,通过汽车三包就能解决,但大范围的投诉就意味着普遍性的安全性问题,就面临着汽车召回。
按照正常情况,大范围的质量问题必将引起媒体的集中注意。但汽车企业作为不差钱的金主,这时候往往想花钱蒙蔽过去,以控制产品恶劣报道的扩大。
2014年的“3.15晚会”,一些知名车企的汽车质量问题诸如新福克斯变速箱漏油、福特翼虎断轴等并未遭到点名,反倒是来自山东的几家非法生产老年代步车的企业最终上榜,让笔者大呼“汽车大牌去哪儿”了?再往前看,2013年的“3.15晚会”,有两件汽车质量问题上榜,分别是江淮同悦车身漆面鼓包、大众DSG变速箱行驶中动力消失。
2011年12月,据统计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共收到汽车产品缺陷信息投诉8840例,DSG变速箱抖动、顿挫问题排在首位。大众汽车北美公司在2009年就宣布召回大约1.35万辆汽车。
而在中国,经过漫长的国家质检总局的查证,以及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为应付质检总局和消费者承诺软件升级、延长质保,直到2013年3月20日,大众才向国家质检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决定自2013年4月2日起,召回部分缺陷汽车,共计384181辆。
明明可以像国外一样尽早召回,在2011年或者是2012年就可以上榜“3.15晚会”的质量事件,却久久未妥善解决,这是为什么?如果说前者是因为政府部门的效率不高,那么后者是否可认为是“3.15晚会”并未体恤民情,报道不及时?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企业是否有对它们公关?公关多少?这就是它知我不知的问题了。
因为有DSG的“前车之鉴”,也不难理解和预料此次大众对速腾断轴门的处理。在昨天的“大众汽车媒体沟通会”上,一众高管以道歉作为开场白。承认错误是好事,但是光承认错误在改正措施上并无半点实质性进展,有何意义?道歉不是万能的,更何况还是迟来的道歉!并且时间点选在敏感的“3.15”之前,我们不禁要怀疑这份“道歉”的诚意。至于是否会上“3.15”,或许可以期待下。
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在“3.15晚会”上想看到的内容很简单。一是去年一年内发生的重大商品质量事件(影响广泛、负面效应大)以及后续处理,二是消费者如何维权,涉及哪些法律法规、有哪些程序。“3.15晚会”只是一个一年一度的维权平台,影响虽大但毕竟渗透力有限,除了媒体要保持应有的职业操守去监督和反馈外,车企也应该加强责任感,给消费环境一片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