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完善而非颠覆
【编者按】硅谷“神车”特斯拉的成功,似乎给科技界的同行们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曾经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跃跃欲试,争相入主汽车行业,生怕一不留神错过了企业转型的头班车。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同样给了互联网公司千载难逢的进驻机会。
日前,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签署的“互联网汽车”战略合作协议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据了解,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签署的“互联网汽车”战略协议主要体现在针对车载应用及服务领域的合作。无独有偶,北汽随后也宣布将与乐视网共同打造乐视汽车。
在此之前,百度就宣布正在全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接下来还会整合旗下音乐、导航、图像识别、路况数据以及语音识别,统一提供给车企和车载设备商,完成“人、车、手机”的移动互联。
科技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如今互联网的日益发达,全面覆盖人们日常起居,快速有效面面俱到。然而,互联网企业能否代替传统车企,有一天将所有4S店的品牌改成百度、乐视、阿里巴巴呢?
小编认为互联网行业颠覆传统车企的可能性并不大。但凡科技进步、网络发达,再智能化的软体都需要安全保障以及质量过关的硬件支持。
举个简单的例子,苹果公司每一代全新系统开放使用以后,不出三五个月,必将遭到美国、日本、甚至国内专业团队的破解,找到后门和漏洞,将系统底层权限免费开放给用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越狱”。系统代码都是由人编写的,被黑客破解不足为奇。
再来就是硬件匹配,从根本上说,想要造一部车还是需要建立在深厚的机械结构基础之上,底盘、悬架调教、变速箱匹配,哪怕有一天电动机能成功上位取代现有的汽油、柴油发动机,以上三种技术积累依旧必不可少。这就进一步说明了互联网企业想要不依赖传统车企,自主打造一部好车可能性几乎为零,特斯拉上那些实体按键和怀挡不还是从奔驰那边就地取材的吗?
汽车跟互联网技术都是为人服务的,作为大众消费品,汽车本身应是各方关注的重点,如何在设计、动力、做工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才是车企应该重点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