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保险市场即将掀起合作潮?
【编者按】在2016年,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全面施行,保险企业获得自主定价权,市场上的车险产品选择空间更大。由此,车联网在保险行业逐步落地,UBI车险产品悄然兴起,带给市场更多的机遇。评驾科技是其中实现商业创新的典型企业,汽车财经网见证了其快速地成长。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之后,来自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压力激发了各保险公司的创新意识,监管部门则乐于见到企业的创新,“放开前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改革推动了保险产品多样化,与此同时,保险企业也更注重风险识别和定价技术,驾驶行为大数据的价值便由此体现,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也成为了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所必须的竞争力。这些变化给车主带来的直观感受是:保费变得更加公平,车险产品的选择空间更大,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产品与服务催生合作
商业车险费率改革令车联网与保险的结合迎来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如UBI(基于驾驶行为的保险)车险,运用智能设备收集驾驶行为数据,通过数据模型进行测算,从而判定用户风险,形成个性化的保险定价和服务。
在2016年的车险市场中,尚未见到成熟的车联网保险产品。保险企业意识到,在推出车联网保险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之前,首先这一市场需要培育,消费者教育的环节不可或缺,但是这绝非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够完成的任务。与此同时,一些创新型企业已经率先进行了包括车联网服务、软件系统开发、数据处理和风险模型设计等在内的大数据服务探索。另一方面,汽车企业正寻求着从产品销售到服务提供的转型,他们需要在新车销售的同时加入更多的增值服务。因此,产品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催生了保险企业、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技术优势的服务提供商与整车企业的合作。
多方合作更利于资源调动
目前,车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在市场形成竞争之前,如何通过合作共谋发展才是市场参与者们的共同诉求。2016年的车险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合作的案例,如彩虹无线、上海安吉星、太平洋财险达成三方签约合作,联手推出车险创新业务;评驾科技、国寿财险、长安汽车在汽车大数据、保险、驾驶行为分析、汽车售后服务及创新产品开发上展开跨界合作。
如何在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前提下收集有价值的数据并进行合理和有效的利用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数据收集的硬件选择又是多样性的,目前可选的包括前装OBD、后装OBD、车载智能设备(如智能后视镜)、手机等。实际上,硬件的选择又并不单单为了采集数据,更是要通过硬件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也更容易减轻消费者对于数据收集的顾虑。如评驾科技在与国寿财险和长安汽车的合作中,选择以智能后视镜来收集数据。
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梁隽樟表示,要在车联网保险市场中立足,企业需具备综合性的素质,不仅要有可靠的技术积累,还需具备差异化服务、整合的能力。目前看来,多方合作更有利于资源的调动,但是多方合作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具体的方案设计、资源整合、与合作方的磨合等,操作起来并非易事。
前景广阔 成熟产品将至
评驾科技于2016年底完成过亿元A轮融资,领投方为招商局创投、昆仲资本,多家机构跟投。从评驾科技创立之初还名为“芮锶钶”起,汽车财经网便参与了其品牌的发展过程,并为其构思了“评驾科技”这一全新名称,名称的变化也意味着其服务对象逐渐由B端涵盖到C端。
在这个时间节点投资评驾科技,也是“比较看好这个市场的发展前景。”梁隽樟说道。
2016年,UBI车险广受资本关注,数家创新企业获得融资,保险企业也积极投入资金布局。如彩虹无线于6月完成A+轮融资后,又于12月完成Pre-B轮数千万级融资;从事ADAS“跨界”UBI的好好开车公司完成A轮6千万元融资。太平洋产险对Metromile战略投资5000万美元,布局UBI车险。
普华永道思略特预测,若车险费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同时伴随着车联网50%的新车渗透率预期,保守估计UBI 的渗透率在2020 年可以达到10%-15%, UBI 保险面临着1400亿元的市场空间。梁隽樟认为,面对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参与者推动UBI的发展,监管部门将变得更加宽容,随着产业链基本成型,2017年市场上将会有成熟的产品。
展望未来的车险,定价方式将发生改变,从原本的车年数,转变为基于行驶里程数、车型和驾驶行为。市场上有望出现更多的以多方合作的形式对驾驶行为数据服务、车联网保险等领域的新商业模式的探索。消费者对车险产品的选择空间将更大,迎来更多个性化的产品,保费也将更加公平。